自1796年吳沙率衆至宜蘭開墾後,漢民族辛苦運營,建道、劃疆界、開水利、種稻榖,將蘭陽溪所孕育出豐腴的蘭陽平原,逐漸扶植成世外桃源。自頭城起爲基業,逐漸屯墾,繼而成長出二城、礁溪、四城、壯圍、宜蘭城等溪北屯墾區,也因而其時兩支先居民族已慢慢的撤向溪南及員山等地域,而今,噶瑪蘭民族已全數移往花東地域,而泰雅民族已移居至及南澳等山地鄉,左圖爲宜蘭地域僅剩的噶瑪蘭民族棲身正在冬江山流流域中,目前另有九位居民正在此棲身。
吳沙生于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殁于嘉慶三年(1798),客籍漳浦。嘉慶元年(1796)率領了、及客家三地省籍流民名字由來,開墾頭城地域,嘉慶三年,因取人結怨,爲其侄子所戮,此圖爲其後孫依推想描畫而出。
按照考古學界的研究,宜蘭正在三、四千年前,即有泰雅族正在此成立聚落,泰雅民族爲一父系社會民族,骁怯剽悍,漢人俗稱蠻人、野番或山番。爾後,則是東南亞渡海漂流而來的噶瑪蘭人,噶瑪蘭民族爲母系社會民族網?宜蘭,樂天憨厚,俗稱熟番、化番或土番。
1750年,清派管理噶瑪蘭,左圖爲開蘭三大通判,清朝設噶瑪蘭廳,附屬于台北府,曆任通判計宦翟洤、楊廷理及陳蒸,蘭陽地域居民均將其通稱爲三大老。目前三大老于宜蘭昭應宮,其木雕神像已曆百余年。
除此之外,噶瑪蘭曾被西班牙人、荷蘭人,及人等外國人殖民。一七九六年,來自的吳沙,率領了、及客家有打算的移民,從淡水沿著草嶺舊道,進而駐墾蘭陽平原,爲此給這片開展了新的將來。
宜蘭原名噶瑪蘭(別名蛤仔難),是先居民噶瑪蘭人的音譯而來,自清代噶瑪蘭通判烏竹芳至宜蘭選定“蘭陽八景”後,兒女漢人始將本地地名昵稱爲蘭陽,而其平原爲沖積扇平原,故宜蘭平原又稱蘭陽平原。
宜蘭縣位于東北角,東面緊鄰浩大的承平洋,北面、南面、西面均由雪山山脈及地方山脈所阻隔,自古以來,宜蘭民宿就是一塊取外隔斷的夢中。
宜蘭人素性,以農漁爲業,于耕種之余尚以讀書取糊口合而爲一,因而蘭陽地域人才輩出,自古即有淡蘭文風冠全台之稱,左圖爲仰山書院舊照,清朝嘉慶十七年(1812年)由楊廷理草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