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郵政局集郵公司環繞“文都”從題,整合保守文化,推出了展示“文都”風貌的留念封片、從題郵折、專題郵冊等郵品。“目前國內刊行的取相關的郵票共有六套。”市郵政局集郵公司現場工員王偉娥引見,正在此根本上,文都從題郵局推出了《印象》、《泉南》等展現戲曲、、風俗、建建等文化的郵冊,爲旅客領會供給了一個特殊的窗口。
除了專題郵冊,從題郵局裏還有一本特殊的“護照”十分搶眼。這本《集郵旅逛》護照裏調集了16處出名景點,旅客手持一本“護照”,就能正在各景點加蓋留念戳,爲逛曆添加一份頗有留念意義的禮品。(記者 朱娟娟 文/圖)!
紅磚牆,燕尾脊,方塊石地磚,羅東民宿黑漆烏木門……如許一座彌漫著濃重閩南特色的古大厝,被原汁原味地展示正在桌案之上。“我們按照古厝的樣式,采用樹脂材料,按照必然比例微縮成工藝品。的每一塊牆磚、每一片屋瓦都是手工雕镂而成的。”參展的鴻達工藝公司董事長林克珊引見。
“我們想把地道的閩南味道展示出來,好比爲了制做這個惠女木偶,我們特地前去惠安實地調查,走訪老惠女和老成衣,查找各類汗青材料,領會惠女風尚習慣……單做這些前期工做就花了一個多月時間。”阿耒說,大拾堂成立的初志就是拾起那些富有閩南色彩的保守文化及被遺忘的誇姣事物。因而,他們努力于開辟本土文化,打制閩南原創自從品牌。正在他們的展位上,蒜蓉枝、潤餅皮、土筍凍……這些人們熟知的閩南小吃以調皮可愛的抽象展現正在明信片上,連同手繪地圖等,成爲旅客喜愛的原創伴手禮。
和很多外貿企業一樣,林克珊正在樹脂陶瓷行業摸爬滾打曾經有20余年。過去企業出産的工藝品以外貿代工爲從,不滿腳于“爲老外賠本”的林克珊起頭揣摩起若何故保守文化爲起點,打制本人的樹脂工藝品牌。正在展現台上,以工具塔、老君岩、閩南古厝、惠安女閩南美食伴手禮展銷會雕塑玩偶郵冊創、火鼎公婆、拍胸舞爲素材的工藝品,被付與筆筒、鑰匙扣、牙簽盒等適用功能,既包含古意,又充滿現代設想感。“這些伴手禮曾經被前來加入‘東亞文化之都’系列的韓日客人帶回國送給朋友了。”林克珊說。
展銷會上,一個特殊的展位惹人矚目閩南童玩作品圖片,它的名字叫“東亞文化之都從題郵局”,很多市民和集郵者爭相正在郵品上加蓋鯉城文化周留念戳。
“你可別小看這個惠女木偶,的服飾面料、各類配飾,都是我們團隊到崇武彙集來的。”大拾堂創做團隊阿耒引見說。這個由幾個80後、90後配合創立的閩南原創文創團隊將他們設想制做的文創産物帶到了展會上。
這一側是元宵圓、肉粽、貢糖,那一邊是火鼎公婆雕塑意“鬥陣行”2022年10月11日、閩南古厝模子、惠女服飾玩偶……昨日,正在西街舊面粉廠開張的鯉城文化周之“閩南美食·伴手禮展銷會”上,地道的美食和精美的閩南伴手禮“鬥陣行”(閩南語,意爲“走正在一”),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旅客前來“淘寶”。記者也前去探營,領會這些小小伴手禮背後的故事。